宝鸡市公路局金渭公路管理段十公里道班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太平庄村,主要负责省道219千凤线K81+580-K95+000共13.42公里的公路养护工作,全班除了1名男司机,其余6名职工均为女性。这条路是连接陕甘川的重要通道,是宝鸡入川的道路;这段路通往多个著名景点,每逢节假日,高峰期日均通行车辆俱多;这段路连接市政道路和秦岭省道,路况复杂,临河临崖,道窄弯急,天气多变。养护这段路,任务重,难度大,可这并没有让女职工们退缩。她们相互照应,团结协作,凭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拧”劲儿以及对公路特有的深沉感情,默默坚守在公路养护的第一线。
“领头雁”刘秀玲: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刘秀玲,现任十公里道班班长。今年49岁的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4个年头。作为一名女班长,刘秀玲不怕脏不怕累,最危险的地方自己先去,最脏、最累的活自己先带头干,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全班人员。
2020年7月份,宝鸡地区连日强降雨。有一次,十公里道班管养路段K121+500处桃花园山沟发生山洪,大量的泥石流冲上路面,占据整个路面,对公路安全通行造成巨大隐患。险情发生后,刘秀玲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防洪抢险,冰冷的洪水没过了膝盖,灌入雨鞋、裤腿里都浑然不觉,经过14个多小时紧张忙碌奋战,险情得到排除。秦岭山中冰雪期长,降雪时,她第一时间带领全班人员抛撒融雪剂和防滑砂,为了防止夜间桥面、路面结冰,晚上7、8点时再次上路撒融雪剂,使公路在短时间限行后就能通车。每次都是她带头自己装车,自己抛洒,男同志能干的活,她一点也不含糊,回家的时候,手都冻得红肿,整个人都成了雪人,但是只要看到雪化了,路通了,虽然很累,但内心是高兴的。
刘秀玲作为金渭公路管理段十公里女子道班的班长,以其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全班成员的尊敬和爱戴,充分展现了公路养护行业女性的风采和力量。2023年9月起,她还管理了十公里道班、观音山道班、小修作业队3个班组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女班长,她热爱公路养护事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默默奉献。自担任道班班长期间,她和所在道班多次被陕西电视台、宝鸡电视台、宝鸡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采访,她本人也先后荣获了宝鸡市公路局先进个人、宝鸡市十佳养路工、宝鸡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刘秀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全班同志在平凡不起眼的工作中做表率,“群雁高飞头雁领”她用言行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为新时代养路工树立了榜样,彰显了新时代公路人的风采。
班组集体:以路为荣 以班为家
在公路的日常养护中,女同志们团结协作,分工有序,共同克服人力单薄的困难,完成补坑槽等重体力活。
战高温斗酷暑已成为常态。2021年盛夏时,她们管护的路段出现一处大面积坑槽,需要及时修补。那时班上只有6个人,但这并没有影响工作。头顶是烈火般的骄阳,身边是100多摄氏度的热沥青料,几个姐妹不停不歇,一干就是5个小时,汗水顺着衣摆直流。那是她们记忆中最辛苦的一次。“三伏天,我们抬着200多斤的切割机切割,还要铲又黏又重的沥青,一天下来,累得胳膊抬不起来、腰直不起来,拿筷子手都抖。”刘秀玲回忆道。虽然苦,可大家心里却很乐观。平日脸花了、衣服脏了,这些让常人懊恼的事情,到她们这儿,一句“花猫”“泥猴”就成了缓解疲劳的玩笑。
养护公路,在大多数人眼里是男人们干的体力活,但十公里道班的“铁娘子”们却干得毫不逊色。春季打草,树枝、飞石崩到她们脸上、腿上,一天下来,身上到处都是青斑;夏季清理水沟、涵洞,大家顾不上蚊虫叮咬,爬高上低,在只能侧身站立的狭窄水沟或只能弯腰进去的涵洞里,挥动着比自己还高的铁锹,铲淤泥、铲垃圾;秋季清扫道路,她们无暇欣赏迷人秋景,前脚刚扫完的落叶,转身又铺满了路面;冬日,顶风冒雪抛撒融雪剂。
十公里道班所管的养护路段,每天全线巡查2次;沿线水沟和28个大大小小的涵洞,每月清理1次;8.7公里的钢板护栏,一周清洗1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道走了多少路。6名女同志,从刚来时挥不动铁锹,到后来学会操作和维修各种小型机器;从刚开始扫一天路都累得喘气,到现在抬机器、搬沙袋都浑身是劲;经过锻炼,女职工们个个从“小娇娘”变成了“大力士”。由于常年野外作业,天天跟垃圾、尘土、脏水打交道,每个人的手变得黝黑粗糙了,倒是她们天天握着的铁锹把儿们,油亮光滑。
多年来,道班成员以路为荣、以班为家,用心血和汗水守护着管养路段的四季畅通,赢得社会认可,树立良好形象。她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多次表扬,也赢得了沿线村民和过往司机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