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基层档案管理员,我一直认为,基层公路养护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公路建设时期公路建养、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路产保护等文件资料的归档与使用,是将成形的文件和资料在年底分类、鉴定、编目、整理的一个过程。这项工作,每个年初,一干就是几个月,整理分类文件、确定保管期限、装订归类文档、打印电子目录、装盒....整个过程枯燥无聊。
经常记起,那个时候,随同的师傅总是说,不要忘了在档案盒后写清本盒存几卷、整理人签名和标注时间,所有元素、文件一个都不能缺,我们的职责就是确保整个档案的完整性和有序性。而我一直认为,干这个工作无疑于将自己美好的青春无声息地注入一盒盒档案中,当作历史封存,意义不大。
直到有一天,有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我对档案工作的看法。那是2012年凤翔段在落实《关于对按计划招用曾在我省国有集体企业工作过的农业户籍人员养老补助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社发【2011】178号)文件中,由于各乡镇的宣传,不断有公路建设初期曾在各个养护道班参与建设工作的老前辈过来反映申报待遇,那个时期经常有陌生的面孔找到单位,作为晚辈根本无法确定他们曾经工作的事实。为了证实情况,如实按政策对待办人员养老待遇进行申报,我配合劳资人员对我段1967年-1999年涉及的档案资料进行了详细翻阅,给每个人提供了工作期间的原始凭证资料,对涉及拟待遇申报的100余名老同志工作年限进行了正确认定。
那段时间,经常有老同志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说:这些档案太珍贵了,有了它大家才有了享受国家待遇的机会。你们这些后辈也是最棒的,不辞辛苦为我们落实待遇,从你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公路发展的希望。
那一刻虽然累,但也值。这件事,也使我对档案的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同和价值观的刷新。
经历这件事后,我爱上了档案工作。以后在做好档案整理和日常利用工作外,我开始翻阅和了解档案,通过学习,我在那一张张留存的照片、一份份文件中看到了公路发展的足迹,翻着档案我就可以想像出一条条旧路变新路、小路变大路的画面,以及每个时期公路建设者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场景。通过学习,我们先后利用尧典道班落成后文化墙的设计,2021年7月迎接建党100周年党史微视频《回首风雨百年路 展望璀璨新征程》的制作等机会,认真翻阅、整理、组稿,大量应用了现档案室留存的照片、文字,从公路发展、科技创新、荣誉成效等多个角度对公路发展进行了宣传。
那一摞摞档案就像是从凤翔公路历史深处渐渐浮出的“先驱者”,向我们讲述着我段所养公路近百年的发展变迁。这些活动宣传,使大家看到了公路发展的希望,体会到我们这一代公路人的责任和担当,为更好的树立“公路人”形象,助推公路养管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每一个档案都保留着我们公路发展过程中人、事、物的记忆,都见证着我们公路事业的发展变迁。而档案工作也和公路发展息息相关,他们就像一对扶摇腾飞的翅膀,共同发力,一齐朝着公路发展的美好明天展翅翱翔。(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