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太白秋色如诗如画,游人络绎不绝。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一天中午,我接到了高中时最要好同学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和班上几位同学前往汉中游玩,返回途中经过太白,闻听我在太白工作,想让我给他们推荐一些太白的景点,邀我一同游玩。我笑着说,此地没有可以游览的地方,若真想探访,唯有黄柏塬尚可一游。他嫌这几天去黄柏塬人特别多且不顺路,他想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希望那里风景宜人,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与同学畅谈往事。我遂邀其夜晚共聚,愿以饭局叙旧。他欣然应允,待其而至,共话往昔。
饭桌上,我和他们聊起了太多的点点滴滴。聊着聊着,我不由自主地给他们讲起两年前的一个故事。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我正在秦岭梁清理水沟。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找到我,他神情有些黯然。老人告诉我,一九六六年,他们在这条路上修建公路时,曾在梁顶立了一块纪念碑,这次他特意回来,想在纪念碑前留念,却怎么也找不到那块石碑了。我看着老人期盼的眼神,却只能无奈地告诉他“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纪念碑。”后来,我从一位当地村民那里询问得知,老人所说的那块石碑确实存在过,但因公路改建已迁移,具体去向他也不知晓,亦无人关注此事。闲聊中,我的同学们也来了兴致,相约一起踏上寻找纪念碑之旅。
次日清晨,我和几个同学在太白县城中心市场共进早餐后,随后驱车启程,向秦岭梁顶进发。那天天气不错,阳光温柔地洒落,给山坡披上了一袭绚烂的金纱。我们悠然行走于秦岭梁顶,枫叶轻舞于山间小径,仿若步入仙境一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也寻找那个遗失的记忆。
我们穿过茂密的丛林,跨过潺潺的溪水,一路上的景色,美不胜收,但我们无心顾暇,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找那块纪念碑。经过几番周折,我们终于在一个高大的土堆前,拨开重重荆棘,寻见了那座被遗忘的纪念碑。它虽然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有些斑驳,但上面的字迹大多清晰可辨。那一刻,我仿佛与那段历史产生了共鸣,感受到了修建这条公路的先辈们的艰辛与付出。
这次寻觅之旅,不仅填补了我对周边环境认知的空白,更让我深切感受到太白秦岭梁的非凡魅力和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我向同学们讲述,太白虽然没有名胜古迹,但它的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正如那座矗立的纪念碑,它见证了太白的变迁和发展。有一位同学风趣地表示:“老孟明摆着是为自己安排了任务,却硬要说成是我们旅游的安排。”同学们听了后不禁哄堂大笑,欢声笑语在秦岭梁顶之间回荡。(孟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