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来临。每当这个节气悄然而至,我总是会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度过的那些日子,那时候的霜降,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个变化,更是农村人为过冬做准备的忙碌时刻。
小时候在霜降的季节里,霜降总是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而来。走出家门,只见田野里一片银装素裹,满满的霜花覆盖在枯黄的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个时候,村里的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着准备。
霜降过后,摘柿子成为首要任务。经过霜冻的洗礼,柿子色泽变得更加鲜艳夺目,宛如一盏盏红灯笼悬挂在枝头,照亮农家人美好的希望。大人们站立于交错的树杈之间,小心翼翼地折下那些挂满柿子的枝条,然后将它们轻轻地放入悬挂在树杈上的篮子中,生怕这些果实掉落到地上摔坏。孩子们则积极协助,有的帮忙接住篮子,有的递送篮子,还有的在地面上捡拾那些没有摔坏的柿子,欢声笑语充满屋前屋后。摘下来的柿子,大部分被大人们用绳子串联起来吊在自家的房檐下,等待着时间的洗礼,使其逐渐糖化,在冬日里,我们坐在自家的热炕上,一边闲聊着,一边细品这种难得的美味,生活何等惬意,此时此刻,心灵得到了真正的放松。
红薯,乃是我儿时冬日里不可或缺的口粮,温暖我心,滋养我身,也是过冬的重要储备。大人们拿着锄头,一锄一锄地挖开泥土,露出一个个胖乎乎的红薯。孩子们跟在大人后面,帮忙捡拾,偶尔还能发现几个“漏网之鱼”,那种惊喜和兴奋,至今难以忘怀。挖出的红薯,一部分被放进地窖里储存起来,那里温度适宜,不易腐烂,另一部分则做成红薯干,红薯粉等美食,为冬日的生活增添几分暖意。
除了摘柿子和挖红薯,村里的人还会忙着拔萝卜,晒萝卜丝。母亲特别重视萝卜丝,因为它是我们冬日里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有一年晾晒的萝卜丝不知道被谁偷去了,她一边哭一边骂那狠心的贼,那种无助和愤怒,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萝卜丝对于母亲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时令蔬菜”,更是一种家庭主妇的寄托和希望。最后,几个婶子知道了此事,分别从他们家里拿来萝卜,才将母亲安慰下来。从那以后,母亲对萝卜丝看护得更紧了,每天都要看好几遍,像看宝贝似的。
霜降过后,县上还会举办秋季物资交流会。这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时刻之一。村里除了几个有经济头脑的人,会拿着自家农副产品赶集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其余大部分人去交流会上为家里人置办过冬的衣物和冬日里必需品。而像我这个年纪的孩子们,则成了物资交流会上的吃货,像糖葫芦、烤红薯、油饼卷豆芽……这些美食,让我至今回味无穷。那个时候的物资交流会,不仅仅是一个买卖的场所,更是一个人们交流情感,分享生活的平台。
霜降,这个带着寒意的节气,却也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它让我想起了那些为过冬而努力的亲人们,想起了那些充满温情和欢乐的日子。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家乡的眷恋,也是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那些关于霜降的记忆,将伴我永久,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孟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