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交通文化

【走进交通一线 聚焦交通发展】主题采风作品:我对高速公路情有独钟

来源:宝鸡散文家 发布时间:2024-11-22 11:29

题记:我是老汽车兵出身,考取驾照至今已经49年,所以我对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状况格外关注上心,这次协会组织交通成果采风,我便积极报名参与……

1974年底我参军到新疆,成为参加南疆铁路建设铁道兵5师的一名汽车兵。从那时开始,因为业务工作的关系,我对交通以及公路的状况就格外关注。记得那时我们常行驶大河沿(吐鲁番车站)到托克逊的公路,横穿茫茫戈壁,路上人迹罕至,一眼可以看到十余公里远的路况,可以轻松自如地驾驶。尤其是有20多公里的缓慢下坡路段,我们都从1档加到5档后再推到空挡,车辆便任由四个轮子飞速旋转,往往达到当时解放牌卡车的极限80多公里。可以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从未听说过高速公路这个词汇的情况下,我已经在新疆公路上体验过高速驾驶的那种由衷的快感。后来退伍回到宝鸡,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方才知道了高速公路这个词汇的真正含义。1988年我国有了第一条沪嘉(上海-嘉兴)高速公路后,我就天天盼望什么时候我们宝鸡也能通行高速公路啊?

1995年,西宝高速公路通车,宝鸡历史上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行驶在时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心里那个爽啊,不但大大为出行节省了时间,而且高速公路对驾驶人员也是一种保护,什么人、牲畜、自行车、蹦蹦车等一类都不能进入高速,给驾驶人员以很大的便利和安全。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有些人已经买了私家车,一旦有了高速公路,便绝对的高速优先了。于是在我心里,就期盼着宝鸡这个交通十字,什么时候能全部通高速那该多好啊!感谢公路交通部门的高效工作,到2000年以后,逐步宝天高速通车了,后来宝平高速也通车了,就剩下宝汉高速了。刚好我们水利系统的一位工程师被调到了宝汉高速工程建设单位任办公室主任,记得我起码给他打过三次电话,询问宝汉高速的建设进度及通车时间。

终于在2021年国庆前夕,宝汉高速通车了,宝鸡的高速十字形成了,我心里那个高兴啊!专门拉着老伴在国庆期间跑了一趟宝汉高速的宝鸡南到岩湾段,当汽车行驶在双向六车道的宝汉高速上,我除了高兴,就是感谢这些建设者,这可是大秦岭啊,一座座隧道桥梁紧紧相连,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但那时对宝汉高速的了解还仅仅是外表皮毛,直到上周随散文家协会在市交通局的引领介绍并亲临现场采风考察后,我才知道了宝汉高速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我这个老汽车兵出身十分喜爱驾车特别关注高速公路的人,被他们的努力付出和优异成果而深深地震撼了!宝汉高速通车的意义十分重要,这可是穿越大秦岭通往祖国大西南的G85银昆高速的咽喉工程啊!天台山隧道群全长约32公里,桥隧占比98.1%,是陕西省在建高速公路中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刷新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隧道工程的多项历史纪录。其中最长的秦岭天台山主隧道长达15.56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净高5米,建设规模为世界第一。当我第一次获知这些数字后,我不仅是吃惊,更多的是自豪。自己驾车行驶在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隧道中那种满满的幸福感,使我既能安全便捷地行驶,又为建设者的付出而深感敬意! 特别是参观了天台山隧道群的安全管理机构,眼见他们采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后,使我这个有着49年驾龄的老司机心中感慨颇多。古时李白赋诗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今是:“陈仓何须再暗度,通衢秦岭越散关。”我能安全便捷地行驶在天堑变通途的这样大秦岭腹地中的高速公路,那得有多少献身于大山深处的安全管理人员十分专业、科学而又高效的付出啊!自己过去只是觉得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行驶就是节省时间,开心爽快 ,岂不知有多少“筑路人”“护路人”的艰苦和努力啊!我就像一个只知道馒头香能充饥,却不知道小麦是怎么种出来的人一样,这次对交通和公路建设成就的采风给我很好地补了一课。在此,我要对参与建设的所有“筑路人”和“护路人”表示诚挚地崇敬和感谢,并向他们致以一个老汽车兵的敬礼和问候!

这次采风还使我有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我把它称作我这次参加协会采风活动的附加值。在太白县城东侧,我们的采风团刚刚驶出在建中的翠矶山隧道后,在高低不平的施工便道上行驶不久,就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眉(县)太(白)高速公路项目6标段现场参观工程,由项目负责人给大家介绍相关工程情况,这条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已经大致建成,明年就要通车的又一喜讯。当我看到现场的施工图纸上落款是“中国铁建”20局字样,心中不由地就有了一股热热的暖流,中国铁建是我的老部队铁道兵集体转业后的称谓啊!在后铁道兵时代竟然意外遇见了铁道兵的继任者,而且是给我们这次采风在建高速公路工程的介绍人,这该是多大的缘分啊!我立即高兴地对他说我是原铁道兵5师的。对方也很高兴地说那您是前辈啊!我立即伸手与他紧紧相握,这一刻,在后铁道兵时代,一个老铁道兵和一个继任者的双手握在了一起。我的心里十分高兴,中国铁建,我的老部队,如今虽然连1982年最后一批入伍的铁道兵战士今年也退休了,但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勇气概和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伟大情怀已经传承到了下一代并继续弘扬着。有人说,所有的遇见就是最好的安排。所以在这篇作品中,我要把它作为这次采风的一个附加值写进去,来告慰已经远去40年的铁道兵部队,铁道兵的继承者如今已经走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采用预先垫资通车后逐步收回的模式,在我的家乡修筑高速公路,既解决了地方政府资金不足,又能尽快修通公路,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的好事情,这能不让一个老铁道兵感到由衷地高兴和欣慰吗?

诚挚感谢这次协会和市交通局组织安排的采风活动,它将在我的心中活络很长一段时间,真是有种挥之不去的感觉。感恩曾经的过往,感恩如今的时代,感恩退休之后还有一群热爱写作的文友,我深深地觉得,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是一件十分让人快慰的事情……(吕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