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交通文化

【走进交通一线 聚焦交通发展】主题采风作品:宝鸡的通衢大道

来源:宝鸡散文家 发布时间:2024-11-26 14:43

参加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走进交通运输一线采风主题活动,有幸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宝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60多年时间从无到有,从简易到上规模、上档次的巨大发展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拥秦川之富,得川陇之便,成就金鸡展翅,经济腾飞。有人说宝鸡是因路而兴也不无道理。八百里秦川西端的宝鸡,位居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在西安、成都、兰州、银川四个省会城市的交通中心,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多年来,宝鸡人加快构建“三张交通网”(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成果斐然,如今,全市已基本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轴、普通铁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境内综合交通网络达到19000公里,其中铁路运营里程620公里,公路18400公里。早在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建成后,宝鸡已承东启西、贯通南北,成为铁路交通“十”字中心。除西宝、宝兰高铁外,过境宝鸡的连霍、太凤、银昆、荷宝高速公路里程达542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通客车;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将硬化道路通到农村群众家门口。基本形成了市内半小时、市县两小时、周边省会城市当天往返的“一日交通圈”的快捷交通局面。


宝鸡市山、川、塬地形复杂,境内4区8县,其中就有5个山区县,陇县、千阳和麟游位于北部山区,高山深谷,沟壑纵横;太白、凤县在大山深处的秦岭腹地,巍巍秦岭,高峻入云,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之说,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妇孺皆知,“噫乎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横亘在陕西和四川之间的秦岭山脉,是南北交通的千古难题。宝鸡是关中通往四川的咽喉要道,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昔日人畜翻越秦岭都是靠沿河山崖上的栈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年,全市各县开始修建简易公路、大车道、驮运道。劈山开石,沿河就势筑路,1957年陈仓区虢镇至太白县嘴头镇的简易公路开通,秦岭深山的太白县群众终于有了走出大山的一条像样的路。这是在政府组织下宝鸡开通的第一条翻越秦岭高山峡谷的公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1958年年初宝成铁路建成通车。这条宝鸡至成都的铁路全长660多公里,是首条穿越秦岭的铁路,新中国举全国之力,奋战4年多时间,迂回爬升的线路共架设桥梁1001座,打隧道304座,其建设难度可想而知,被誉为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国人的一大骄傲。宝成铁路也是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曾几何时,宝成铁路也是宝鸡人靓丽的名片,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宝鸡当年因宝成铁路而闻名海内外。从1961年开始,全市进行公路质量大提升。到1972年,全面铺设渣油路面,昔日通行在山区县的解放牌大篷布卡车陆续换成了轿子车。


宝鸡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投入公路建设的资金由1978年前每年几千万元增长到后来的几十亿元,特别是本世纪前10年,政府同社会力量携手,公路建设投资从2001年的3.3亿元猛增至2010年的近47亿元,宝天、宝汉、宝平高速、连霍高速过境宝鸡段前期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并陆续建成通车。特别是2006年开建、2009年贯通的宝天高速公路,是我市自投自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应系宝鸡人筑路史上特别光彩的一页。眉县到汉中姜窝子的姜眉公路于2005年建成通车,打通了宝鸡南通汉中到四川的第二个通道。宝鸡到汉中的第一条普速公路经改造升级质量显著提升,至此,宝鸡到汉中已有一条高速、两条普速公路,自古以来的蜀道难成为蜀道变坦途。西宝高速扩能改造、宝天、宝汉、宝平高速的建成投运,也形成了以宝鸡为枢纽的高速公路“十”字架态势,确立了宝鸡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交通是城市优良环境的重要条件,也是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之一。年产20万吨冷弯钢材生产线、吉利汽车、年产6万吨甲醇生产线、年产6000辆重型汽车车架等300多个项目先后落户宝鸡,为工业强市注入巨大活力。法士特、宝鸡二电⺁、长青工业园等一大批工业企业的公路,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保障线。建成法门寺到眉县汤峪河旅游景点之间的高速公路,改建通往周公庙、五丈原、钓鱼台、红河谷、龙门洞、天台山、关山草原等旅游公路,使旅游业大受裨益,省内外游人逐年增多,不少景区也成了本市群众节假日经常光顾的休闲地。通过对市区道路的几次改造、拓宽等措施,基本上做到了畅通无阻,如今,市区55条常规公交线路,1100辆运营大轿车,密度大、时间准,满足了群众的便捷出行,宝鸡人称市内行公交是最可靠的交通工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之荣誉名副其实。退休后与朋友多次出国旅游,异国风情虽引人注目,但基础设施没有一家能与当今之中国媲美,在有些国家的首都竟有钉子户会让道路迂回曲折,真让人嗤之以鼻。当然,宝鸡同全国这些笔直、平坦、宽敞的大马路,首先应该归功于我国制度的红利,外国人称中国是基建狂魔,称变化之快不可思议,应该是与他们几百年未变的石头路、老旧房与中国比较而发出的哀叹!   闲暇时回老家常听老人讲述过去行路难之事: 牵着骡马到太白县境内驮木料,石头尖上的路又窄又滑,山大沟深,往返四天,且不说人畜有多辛苦,跌入崖下的风险随时都会发生;陇县盛产大酥梨,为贩运挣个小钱,从陈仓区徒步去贩梨,担上100斤左右的梨子,翻山越岭、多次蹚河,位于千阳县境内的五里坡,爬一会就累得喘半天粗气,100多里路程,累死累活的走三天,去一回人会瘦一圈。如今的高速,一小时可到陇县,到处都是水泥路,村里路上就可以晒粮食,连麦场都省了。现在的人真幸福。


修一条路,富一方人,宝鸡交通运输的大发展,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给广大农村带来的福祉。从市直党政领导,到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农村脱贫致富之事。优先投资建设的县功孟家塬公路,将西部山区6个贫困乡镇串连起来,告别了群众攀索、涉水的历史;凤翔、岐山至麟游公路建成投用,使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了与山外的便捷连接;凤县至太白公路使秦岭深山6个乡镇、5万多村民真正解决了出行问题;域内7条国防战备公路也使沿线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过去,太白县无公害蔬菜遇到连阴雨、下雪天运不出去烂在地里和库房里,道路通畅后客商络绎不绝,许多群众种植蔬菜脱贫致富。近几年,县交通运输部门利用快捷的交通,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3条公交线路、9条通村班线定点投送运输,将农副产品运出去,将乡村快递送到村。今年1至10月份,收发量达540万件,交易额5.4亿元,被省交通运输厅、邮政管理局命名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畅通便捷的交通也带动了农村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岐山县北郭村沿路而兴的岐山臊子面民俗村,以及凤翔大海子村、六营村、扶风扶法公路边、宝汉公路凤县境内沿线等一大批民俗餐饮村的兴起,不仅方便了路人就餐,展现了西府风味美食,也与旅游业发展相得益彰,更富了一方农民群众。宝鸡人并未满足交通方面取得的成果,被称为”15122”的一系列交通重大项目又拉开了序幕:麟法高速、关环高速、鄂周眉高速、G310眉县青化至渭滨区高家镇的一级公路改扩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加快实施,未来几年,宝鸡的公路交通将再次跃上新台阶。(文/都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