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交通文化

年味里的脚步

来源:麟游公路管理段 发布时间:2025-02-14 10:22

风里裹着鞭炮的碎屑,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像是年味的序曲。母亲早早地收拾好行李,把一袋袋年货塞进后备箱,嘴里念叨着:“今年得早点去,别让亲戚们等急了。”我坐在车里,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心里却有些恍惚——这些年,走亲戚的仪式感似乎越来越淡了。

小时候,走亲戚是一件大事。母亲会提前几天准备礼物,一箱箱的苹果、一袋袋的糖果,还有自家炸的油饼。父亲则会开着那辆老旧的偏三斗摩托车,载着母亲、我和妹妹,在乡间的小路上颠簸。风是冷的,但心里是热的。每到一户亲戚家,大人们围坐在火炉旁,聊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则聚在一起,放鞭炮、捉迷藏,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那时的年味,是实实在在的。虽然物资匮乏,食材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亲戚家的桌子上摆满了瓜子、花生和糖果,大人们递过来的红包虽然不多,但握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温暖。午饭时,又是满满一桌子饭菜,虽然简单但绝对热烈,孩子们则埋头苦吃,直到肚子鼓鼓的才肯停下。

如今,走亲戚的流程似乎简化了许多。车子开进了亲戚家的院子,礼物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寒暄几句,喝杯茶,聊几句天,便匆匆告别。亲戚们依然热情,但那种久违的亲切感却似乎少了些什么。大人们的话题从庄稼收成变成了孩子的成绩、工作的压力,孩子们则低头玩着手机,偶尔抬头应付几句。

母亲说:“现在的年味淡了。”我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怅然。或许,年味并没有变淡,只是我们变了。我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了用手机代替面对面的交流,习惯了把走亲戚当成一种任务,而不是一种享受。

然而,当我看到亲戚家那张熟悉的笑脸,听到那句“来啦,快进来坐”时,心里又涌起一股暖流。或许,年味从未走远,它只是藏在了那些细微的瞬间里——藏在亲戚递过来的一杯热茶里,藏在一句“多吃点”的叮嘱里,藏在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里。

走亲戚的脚步,依然是年味里最动人的旋律。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总有一些人,在等着我们回家。(康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