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交通文化

驿路通衢:太白县境内褒斜古道交通枢纽的千年脉动

来源:市交建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23 16:01

太白县,这片承载我二十余载治超生涯的土地,早已不是简单的工作场所,而是深深镌刻进生命里的第二故乡。每当驱车疾驰在与褒斜古道并行的现代公路上,目光掠过窗外连绵的山川,历史的跫音总会与现实的车轮在此交织——千年古道上驿卒的马蹄声,与超限检测站里的车流声遥遥相应,似一曲跨越时空的交通守护之歌。

这条始于宝鸡眉县斜峪关口、终于汉中褒谷口的古道,史料中便有记载:“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它从夏商的羊肠小道,到战国冶铁助力下的栈道初成,再到汉武帝时期“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繁盛,全长249公里的路程中,114公里贯穿太白县鹦鸽、桃川、咀头、王家堎四镇。而我在这方土地上的二十二载,恰是以超限检测员的身份,接过了守护交通畅达的接力棒。

自鹦鸽镇斜峪关踏入古道,松岭驿曾是文川谷路的起点驿站。这里是疲惫旅人的“能量补给站”,更是朝廷政令传递的“首道中转站”。遥想当年,驿卒快马加鞭至此换马,以接力之势保障政令高效传递。如今,我和同事们坚守在超限站,日复一日核查过往货车载重、记录检测数据,同样是为了让交通脉络保持顺畅,只是载体从古道驿马变成了现代车流。

沿斜水南行至桃川谷地,连云驿凭借平坦地势与充沛水源,成为古道的“综合交通枢纽”。商队在此卸载重组货物、集散中转粮草,驿站旁马厩、商铺林立,更有规划通行的“交通调度所”,维系着古道的有序运转。站在驿站遗址旁,我总会想起超限站的卸货场地——当货车载重超标时,司乘人员在此分卸货物,我们则仔细核对路线与载重数据。不同时代的“交通枢纽”里,同样上演着守护秩序的日常。

向西南行至塘口的平川驿,是古道上的“战略要塞”。毗邻的箕口古城池曾是军营驻地,不远处的衙岭是南北分水岭,也是三国魏蜀分界线,诸葛亮北伐时或许在此设粮草转运基地,唐代这里又成官方养马场,始终肩负着保障交通与军需的重任。如今,这里是国道与地方公路的交汇点,我们超限站也常与交管部门联动,在交通要道排查安全隐患。从守护粮草运输到保障现代货运安全,变的是交通方式,不变的是对“安全”二字的坚守。

途经咀头镇,白云驿站曾是古道中段的“服务枢纽”。这里以食宿接待闻名,三国时还是蜀国后方补给军营,承担冶炼银子、保障军需的职责,南北文化与商贸信息在此交融。每次路过这里,我都会想起检测站的便民服务点——我们为司机准备热水、工具、急救包,听他们讲述各地的货运故事。千年前的驿站以温情接待旅人,如今我们也以细微服务温暖每一段行程,让交通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

行至王家堎乡和平村,芝田驿站是古道太白段的“最后关卡”。唐代时,这里既是物资中转枢纽,也是官方查验货物的“交通检查站”,蜀汉名将邓芝曾在此屯兵,驿卒严查通关文书与违禁物品,守护古道的安全与规范。而我们的日常工作,正是核查货车的超限证,严查超载超限车辆,防止不合格车辆上路损坏道路。千年前的“关卡”与如今的超限站,虽跨越千年,却有着同样的守护初心。

这些古驿站以约30里为间隔,构建起精密的交通网络,保障政令传递与物资流通,催生出交通经济带。而我在太白超限站的二十二载,也见证着现代交通的变迁:太凤高速、眉太高速相继通车,姜眉公路上车水马龙。如今,智能检测设备让超限核查更高效,但我们对交通事业的热忱,从未改变。

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传奇,到如今天堑变通途的巨变;从古代驿站的接力传递,到现代超限站的高效守护,人类对交通畅达的追求,始终是文明前行的动力。二十余载治超生涯,我不仅是千年交通文明的见证者,更是这份传承的践行者。这条穿越时空的交通脉络,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而我愿继续以初心为笔,在新时代的交通画卷上,续写属于超限检测人的守护篇章。(刘蔚雯)